2009年9月16日星期三

颱風約克襲港十週年

對香港颱風史有興趣的朋友相信都會記得,十年前的今日熱帶氣旋約克帶給香港二十世紀最後的一個十號風球,亦是這十年來唯一的一個十號風球。當日的十號信號並不完全是預期之內的,因為當天清晨,約克非常接近本港時,其只為一強烈熱帶風暴,而按照定義強烈熱帶風暴並沒有可能製造出十號風球所需的風速。




約克是一個典型西進型的熱帶氣旋,它於 1999 年 9 月 12 日於呂宋以東增強為熱帶低氣壓,其後受地形影響重新組織,並被重新定位至呂宋以西。約克初時向西移動,但於約東經 117 度時停下轉向西北,且增強為熱帶風暴。約克於 14 日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15 日移速再度減慢。天文台於 16 日清晨升格約克為颱風,並於上午 6 時 45 分懸掛十號風球。約克當天轉向西移,於香港南部掠過,中午過後登陸大嶼山,於約下午 5 時再度登陸珠海。由於約克移動緩慢,十號風球維持了 11 小時,為戰後有紀錄以來最長的一個十號風球。約克其後向西北偏北移動,深入內陸並於 17 日減弱為低壓區。






(上圖 : [1], [2] 颱風約克的路徑圖 ; [3] 1999 年 9 月 16 日約上午 11 時約克的可見光衛星圖片)

約克襲港共造成兩人死亡,500 多人受傷,超過 4000 棵大樹被吹倒,足可見證約克的威力;儘管約克只是一個較弱的颱風,它對香港造成的影響是近期比較嚴重的一次。其中一個因素是它採取了對香港最 "差" 的路徑 --- 當熱帶氣旋於香港南面掠過時,香港將吹東風;而由於香港東面屏障較少,風勢相對比較猛烈。約克於天文台西南偏南約 20 公里處掠過,其強度加上所採取的路徑為香港帶來強勁的風速。




(上圖 : [1] 天文台懸掛九號風球時發出的天氣稿 ; [2] 天文台懸掛十號風球時發出的天氣稿)

轉眼間十年過去,香港受到幸運之神的庇護,期間沒有一個熱帶氣旋再導致天文台發出十號信號。約克的例子我們應該引以為鑑;大自然的力量往往超出我們想像的。

更多有關颱風約克的資料可以到天文台的專題頁查閱 : http://www.weather.gov.hk/informtc/90s/york/yorkc.htm

2009年9月15日星期二

香港與熱帶氣旋

香港位處南海沿岸,雖然東面有台灣和菲律賓作為天然屏障,但源自南海和部分由呂宋一帶進入南海的熱帶氣旋還是會影響香港的。根據天文台的統計紀錄,香港每年受到約 6 個熱帶氣旋的影響而需要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由於華南沿岸並非直接暴露於西北太平洋廣闊的洋面中,侵襲本港的熱帶氣旋強度一般並不屬於最強的級數,但仍可能為香港帶來嚴重影響。

上文提到,熱帶氣旋為沿岸地區帶來的影響主要是強勁的風力、滂沱大雨和令低漥地區水浸的風暴潮 (又稱海水倒灌)。對於香港來說,由於可供躲避的地方甚多,且對建築物結構有嚴格的規管,大部分樓宇是可以承受熱帶氣旋所帶來的風力的。可是,香港於過去數十年甚少受到猛烈颱風的侵襲,市民對於熱帶氣旋似乎有所鬆懈,在新聞中不時見到有市民在八號甚至九號信號生效時外出 "感受颱風的威力",部分更於毫無保護裝備的情況下外出追風,實在是危險萬分。如市民對於熱帶氣旋所帶來的風 (包括風速和風向) 和其伴隨而來的危險有充足的了解,相信由風所帶來的危害是可以限制於一個低水平的。


其次是雨量。香港跟台灣地勢不同;雖然本港也有數個達 800 米高的山峰,但這和台灣中部 2000 多米的高山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由於本港附近地形對於熱帶氣旋移速沒有重大影響,一般來說熱帶氣旋不會於香港附近停留一段長時間,所以由其雨帶所帶來的降雨不會太多。要注意的是盛夏時熱帶氣旋登陸後 (尤以香港以東登陸者為甚),一般會引進南海的西南氣流,源源不絕的水氣會為香港帶來非常可觀的雨量。著名的例子有 1999 年的颱風森姆,它於 8 月 22 日下午於西貢登陸,其後橫過新界東北部,繼而進入深圳。當時天文台於 8 月 22、23 及 24 日均錄得超過 150 毫米的雨量,影響香港期間於天文台的總雨量為 616.5 毫米,破了單一熱帶氣旋為香港帶來的雨量紀錄。緊隨持續大雨的除了水浸以外,不穩定的山坡亦容易出現山泥傾瀉,小則令交通受阻,嚴重者更可造成人命傷亡。雖然如此,由於香港絕大部分地區並不是高山,大雨對本港的影響有限,像台灣山區般的數天達 2000 毫米雨量的情境大不可能於香港發生。




(上圖 : [1] 颱風森姆的路徑圖 ; [2] 香港於 1999 年 8 月 20 至 26 日錄得的總雨量)

熱帶氣旋最為影響香港的,也是最令人忽略的因素就是風暴潮。香港南部緊接南海,地勢相對平坦,風暴潮容易對沿岸地區造成重大破壞。風暴潮的來源有二:首先 (亦為最重要的因素) 為熱帶氣旋週邊的強風把海水送進內陸,造成水浸;其次是由於熱帶氣旋中心氣壓較低,於該處的海水就像被吸上來一樣,海水水位較正常為高。風暴潮到來後湧進所有低地,可以將地面的沙泥沖走,從而影響在其上面建立的結構;高於正常的海水亦可以由溝渠倒灌入內陸的低地,可以引起廣泛水浸;大家不時聽到上環永樂街於打風期間水浸的主要原因便是如此。近期風暴潮對香港的影響,首選的是於去年掠過本港以南的(強)颱風黑格比。它於最接近香港 (9 月 23 日約晚上 10 時,距離天文台 180 公里) 時的中心強度為 95 節 (風速每小時約 175 公里),其後於廣東西部登陸,為 12 年來登陸廣東最強的颱風。由於黑格比距離香港比較近,而其中心風速亦相當強勁,鰂魚涌於當晚錄得自 1962 年(超強)颱風溫黛襲港時的最高風暴潮,其中大澳的災情為 50 年來最嚴重,而長洲部分樓宇受沙泥沖蝕的影響而出現地基下陷的現象。事後天文台利用電腦再作運算,計出如果當晚黑格比距離香港再近 100 公里 (即最近距離為 80 公里),大埔滘和鰂魚涌的最高潮位將分別達 5.7 及 4.5 米,比當時錄得的潮位要再高約一米,後果實在不堪想像。






(上圖 : [1] 強颱風黑格比的路徑圖 ; [2] 黑格比於 2008 年 9 月 23 日的衛星雲圖 ; [3] 黑格比為香港帶來的風暴潮數據)

總括來說,熱帶氣旋對於香港的影響,風暴潮絕不比風速遜色;而雖然雨量單獨來說甚少高至可釀成嚴重災害的程度,但如果其影響疊加在風暴潮所引致的水浸上,則後果仍然可以非常嚴重的。

也許香港真是一個福地,於近二十年未有受到強颱風或超強颱風的正面侵襲。今晨颱風巨爵於香港西南約 140 公里處掠過,翻查紀錄,對上一次有颱風於天文台的南或西南面 150 公里以內掠過,已經要數到 1999 年的約克 (當時天文台懸掛起十號風球)。但正如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所說,香港不可能永遠好運,溫黛、荷貝、愛倫再來只是時間的問題,如果市民防備意識不足的話,到頭來受害的只會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