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熱帶氣旋... "PEWA" ?!

上一篇的網誌距今已有一年了... 由於小弟出國留學後空閒時間較少,未能抽空撰寫網誌,細心的讀者或者已經感覺到除過去一個月外甚少熱帶氣旋發佈於下午 8 時發出 --- 或者你已經猜到我去了哪兒。 :P

好了進入正題,近日除大家於天氣報告中聽到的熱帶氣旋潭美外,有沒有留意在遠洋亦有一個名為「PEWA」的熱帶氣旋呢?這個 PEWA 是於中太平洋 (西經 140 至 180 度) 形成的,負責機構為美國中太平洋颶風中心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PEWA 隨後逐漸向西移動,於昨天進入西北太平洋範圍。因此,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編號是 01C,有別於西北太平洋及南海上形成的熱帶氣旋之編號 xxW,至於日本氣象廳則如常給予新氣旋編號 1313 (1312 為潭美)。為保持一貫性,日本氣象廳不會對該氣旋另行改名。

上圖:近換日線的熱帶氣旋就是PEWA了
上圖:PEWA 經過國際換日線的一刻,在其右上方可見到熱帶氣旋 UNALA

由於中太平洋水溫較低,而高壓脊的配置亦不利氣旋發展,該地域較少熱帶氣旋生成,能通過換日線的就更少了。對上一個是 2010 年的熱帶氣旋 OMEKA,它於換日線附近徘徊,但由於強度相對較低,西北太平洋大多數官方機構並未將其升格,而香港天文台亦只將它定性為熱帶低氣壓 (連結)。如果要說比較觸目的就肯定是 2006 年的 IOKE (伊歐凱) 了,它於夏威夷以南形成並逐步發展,以五級超級颱風強度橫過換日線,相信當時已經有「追風」的氣象愛好者不會忘記吧!伊歐凱破了數個紀錄,較為觸目的為:它是首個於中太平洋形成並於同區域達到五級超級颱風強度的熱帶氣旋,亦為該區創下最低的氣壓紀錄,而且是全球維持在四級颱風或以上強度 (連續計算) 最久的氣旋。

上圖:2006 年伊歐凱橫過國際換日線的一刻

那使用中文的我們就不禁會問,究竟此氣旋的中文名稱是甚麼?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名稱列表中的中文名字是經中、港、澳三地商議後得出的,而台灣則自行對名稱進行翻譯,但中太平洋氣旋名稱 (列表) 並沒有這既定程序的,因此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誰先行翻譯,這亦同時取決於各氣象台的責任範圍。今次台灣將 PEWA 翻譯為皮瓦,中國大陸暫時未有官方譯名*,至於香港天文台的責任範圍比台灣及內地均小,PEWA 需起碼移至東經150度附近其環流才有機會於天氣圖上出現。但無論如何,每年發表的年度熱帶氣旋報告中仍會提及此氣旋。雖然沒有硬性規定天文台需採用哪個譯名,但為保持一貫性及避免有人誤將同一系統當作兩個獨立的熱帶氣旋,天文台很大機會會採用皮瓦這一名稱。

在留意 PEWA 動態的同時,在其東北面不遠處的雲團亦被升格為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UNALA。如此氣旋能維持一定強度並進入西北太平洋的話,相信台灣及內地又要傷腦筋怎樣給它一個中文名字了。

 
上圖:熱帶氣旋 UNALA 的預測路徑圖


*原文為「今次台灣及中國大陸均將 PEWA 翻譯為皮瓦」,經查證後發覺有誤,謹此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