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8日星期六
逐漸增強的熱帶氣旋 07W
經過8月初、中的平靜期後,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活動漸趨活躍。繼東海附近的擾動99W逐漸成形,南海今早亦爆發出擾動91W,於下午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07W。這次南海的環境與副高的配置跟以往兩個月大部分時間的不同﹔副高西沿已東退至東經130度左右 (雖然副高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撤出南海),而從500百帕高空天氣圖所見,華中至華北一帶似乎出現了一個割離低壓。在這樣的型態裡,副高並不容易向西伸展,而數值預測亦顯示了這點 -- 於未來三天緩慢北移,稍後才重新向西北偏西移動。由於現時07W於香港東南偏南處,而其附近大氣環境不俗,該熱帶氣旋於下周影響香港的機會不低。
上圖﹔2010年8月27日晚上8時之500百帕高空天氣圖
上圖: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之數值模式預報 (於8月27日上午8時之72、120和168小時後)
恰巧的是,這個熱帶氣旋的編號又是07W... (詳見「07W的傳奇」一文,另2009年的07W莫拉菲令天文台發出九號熱帶氣旋信號)
有關這個熱帶低氣壓的發展,請密切留意本網「最新熱帶氣旋資訊」頁。
2010年8月19日星期四
淡靜的西北太平洋颱風季
暑假差不多到尾聲了,但本年至今西北太平洋只形成4個熱帶風暴,遠少於同期平均的12個。下面列出過去15年直至8月19日國際協調時03時 (即撰文時間) 的年熱帶風暴數量 (資料根據digital typhoon)。
1995年: 06個 (全年23個)
1996年: 13個 (全年26個)
1997年: 13個 (全年28個)
1998年: 03個 (全年16個)
1999年: 09個 (全年22個)
2000年: 09個 (全年23個)
2001年: 11個 (全年26個)
2002年: 14個 (全年26個)
2003年: 10個 (全年21個)
2004年: 15個 (全年29個)
2005年: 10個 (全年23個)
2006年: 11個 (全年23個)
2007年: 08個 (全年24個)
2008年: 12個 (全年22個)
2009年: 10個 (全年22個)
2010年: 04個
上圖:紅線為直至當天的年平均熱帶風暴數量,而本年暫時則只得4個
較少熱帶氣旋生成,主要跟副熱帶高壓脊 (下稱副高) 的配置有關。在典型的夏天裡,副高一般會於七月盤據西北太平洋中部,同時令華南沿岸出現天晴高溫的天氣。到了八月,副高進一步北跳,脊線通常處於北緯25度甚至30度以上,而熱帶輻合帶所處的約北緯5至15度一般為副高南沿,該處對流活躍,有利熱帶氣旋生成。於這時形成的熱帶氣旋很多時能到達日本,韓國等地。
可是,今年副高極為強盛,七月固然盤據華南和西北太平洋較低緯度一帶,但八月並未有如期”退出”該地,而其北部則伸展至較高緯度地區。從高空天氣圖看,副高長期幾乎覆蓋西北太平洋中南部地區。由於副高為高壓地區,空氣下沉,不利熱帶氣旋生成。副高偏強的另一表徵是濕區長期未能進入南海和西北太平洋,這從季内震盪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簡稱MJO) 的表現可以清楚看到。 季內震盪的週期一般為30-60天,亦即乾濕相一般於這段時間內完成一個週期。但是,濕區 (即活躍對流區) 已經有超過三個月時間未曾深入西北太平洋範圍,換言之西北太平洋於過去三個月時間對流偏少,熱帶氣旋也自然難以形成。
上圖:8月15日上午8時之500百帕高空天氣圖。高於5880位勢米的地方為副高所在處,而當時幾乎整個西北太平洋中南部均於副高勢力範圍。這情況於過去一個月經常出現。
上圖:過去90天的季內震盪相圖。第6-7相於過去三個月甚少出現。
上圖:不同經度的乾濕區分布。橙色為乾區 (對流活動較少),而藍色則為濕區 (對流活動較多)。縱軸為時間。從上圖可以見到,西北太平洋所在地 (約東經120-180度) 對流於過去三個月持續偏少。留意七月份南海 (約東經110-120度) 曾出現濕區,這正是熱帶氣旋康森和燦都出現的時間。
按照目前情況,相信濕區於未來半個月仍難以大舉進入第6-7相範圍,熱帶氣旋活動未必能”趕及”正常。但是,隨著拉尼娜現象的出現,太平洋西部的雨水有望增加,對流活動亦預計於隨後數月得以發展。
2010年8月4日星期三
熱帶氣旋報告
於7月影響香港的熱帶氣旋康森和燦都,其回顧報告經已上載,各位可到以下網址瀏覽。
http://david.sam-siu.com/weather/tcreview.html
天文台之回顧網址:
康森:http://www.hko.gov.hk/informtc/conson/conson_uc.htm;
燦都:http://www.hko.gov.hk/informtc/chanthu/chanthu_uc.htm。
標籤:
熱帶氣旋報告 康森 燦都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