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0日星期四

7月的酷熱天氣


踏入七月,通常都會有一個星期連續數日天晴酷熱,日間溫度往往高達 33 度或以上。從天文台的酷熱天氣警告資料庫中可以查到以下的發出日期:

2003 年: 7月1日至7月6日;
2004 年: 6月28日至7月2日;
2005 年: 7月16日至7月21日;
2007 年: 7月24日至8月5日。


這通常是副高北跳並西伸至華南沿岸的結果;副高脊線通常於七月初由北緯二十度附近北跳至二十五度或更北,且勢力甚強,熱帶氣旋也因此不能來襲。受到副高影響的地區大氣穩定,對流活動受到抑制,因此雲量頗為稀少,日際溫差較大。雖然下午天氣酷熱難耐,但由於相對濕度較低,人感受上來始終比下午驟雨過後侷促的空氣好。

至於本年的七月,雖然沒有維持數天之久的持續酷熱天氣,但天文台也曾分別於四個時段發出酷熱天氣警告,分別為7月9日至10日,13至14日,16至18日和7月26日。

不過若大家細心留意一下的話,其實四次裡面甚少跟副高西伸至華南沿岸有關。9日和16日的警告分別為受到熱帶風暴蘇迪羅和颱風莫拉菲來臨前夕的下沉氣流影響而異常悶熱;26日的警告雖然發出,但一小時後本港開始受驟雨影響,氣溫也大幅下跌,該次只維持了1小時45分鐘的酷熱天氣警告為有紀錄以來最短;13日警告發出時香港是處於副高邊沿,但同時 06W 正登陸台灣,其下沉氣流對週邊地區也有一些影響。

7月為北半球儲存太陽熱量最多的時期;7月以後,隨著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而北半球的日照時間亦繼續縮短,所接收的能量將開始較所釋放的為低,意味著平均氣溫將會下降。

2009年7月20日星期一

本週三的 "世紀日全食"


有留意新聞的你也許知道本週三將出現一次日全食,其全食之時間為本世紀最長 (達6分38秒),將可於中國數個大城市裡觀看,而香港則看到50年來最可觀的日偏食。 本文將會簡單介紹一下當天再香港所見到的偏食和要注意的事項。

香港將可於7月22日星期三上午8時14分至10時46分見到日偏食,食甚 (太陽被食去最多)時間為9時25分,食分為 0.748,即太陽百分之 74.8 的直徑被月球食去。要注意的是食分並不代表太陽被食去的面積;事實上香港可見的太陽面積掩蓋比只有百分之 69.7,比食分為低。

是次日食於上午發生,大家可以選擇到一些東面沒有阻礙的地方觀看日食。同時由於日食時正值夏季,而時間亦與日出和日落有相當距離,所以基本上抬頭約 30 度可見東方的位置已經可以觀看整個日食過程,而無須到達高山或非常空曠的地方。


至於屆時天空有多暗呢? 由於太陽光非常光亮,通常只有當半個太陽被食去時才有一些可察覺到的光度變化。光度隨食分增加而減低,但關係並非為線性;若食分低於 8 至 9 成,天空光度應與多雲的日子相若,只有當食分高於 0.9 的時候,天空才會變得和普通天陰日子截然不同。

除了天空的光度有變,大家亦可以留意背光影子跟周圍環境的對比度之變化。當日食食分充分高的時候,影子的對比度將提升,而水面的波浪亦會變得更明顯。

由於香港當天只可看到日偏食,觀測者需要全程配備觀看日食的用具,而絕不可以利用肉眼或任何未設濾光設備的儀器協助觀測。香港太空館備有專為觀看太陽而設的濾光眼鏡,一副價格約為港幣20元;但如果沒有濾光眼鏡,大家也可以使用投影法來觀測太陽射落紙上的光點,做法非常簡單 - 於一塊硬卡紙上截穿一個小孔 (約 2 毫米寬),並放在另一塊的前面。讓陽光經過該孔,觀看投影在另一塊卡紙上的影像。有需要時可調整卡紙的距離來獲得較清楚的影像:卡紙間的距離越短,光點則會越光亮但同時也會比較細小。如手上沒有卡紙,可用有小孔的物件作投射之用,甚至可於多葉大樹下觀看由葉面空洞所做成的太陽投影。


根據最新天文台的預測,星期三的天氣將會大致是天晴酷熱;同時由於香港看不到日全食,即使於食甚時間附近有一些薄雲也不太可能令大家看不到日食,所以整體來說當天的天氣應該是非常適合 (當然如果長時間在戶外環境,記緊攜帶足夠食水和定時於有遮擋的地方休息)。

如果錯過了這一次的日食,明年一月中如天氣許可的話大家將有另一次機會看到日偏食,於下午發生,亦即較為偏西的方向;下一次香港可見食分更大的日食將會於 2012 年五月出現,是一次日環食。

最後祝大家觀日愉快!

2009年7月16日星期四

07W 的傳奇


翻查紀錄,自從 2004 年開始,除了 2005 年外每年的 07W 均令天文台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按照目前預測路徑,2009 年這趨勢很可能會繼續。現在就讓我們回顧一下過去 5 年的熱帶氣旋 07W 吧!

2004 年:康森 Conson (1號信號)
生存時期:6月4日至 6月11日

康森為 2004 年首個影響香港的熱帶氣旋,它於南海形成,稍後增強為颱風並循呂宋海峽東移出西北太平洋,11日於日本南部轉化為溫帶氣旋。康森在南海時曾有預報預計該系統會於福建一帶登陸。






2005 年:榕樹 Banyan
生存時期:7月21日至 7月27日

榕樹為近五年來唯一未影響香港的 07W。它於東經135度以東形成,並向北推進且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其後轉向東北掠過東京一帶,最後轉化為溫帶氣旋。

2006 年:派比安 Prapiroon (3號信號)
生存時期:7月31日至 8月3日

派比安相信是近年來最受爭議的熱帶氣旋了,它於7月31日在呂宋形成,8月頭兩天向西北偏西移動並逐漸增強為颱風。它於8月3日轉至較西北的方向移動,一度令香港吹起比一般8號風球的風勢還要強的東南風,天文台因而被指錯估氣旋威力而捱轟。派比安於8月3日晚登陸廣東西部,並逐漸減弱。

2007 年:帕布 Pabuk (8號信號)
生存時期:8月5日至 8月11日

帕布為一 "回馬槍"之熱帶氣旋。8月5日帕布於北緯20度附近形成,向西北偏西移動。初時不少預報均指帕布將趨向台灣,但結果帕布只僅僅於台灣南部掠過。受到另一氣旋蝴蝶的影響,帕布保持偏西路徑,天文台發出該年度第一次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帕布的強度減弱,但於8月10日回頭趨向香港,令天文台再度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亦為 2004 年熱帶風暴圓規以來首個8號風球。帕布於8月11日逐漸消散。

2008 年:風神 Fengshen (8號信號)
生存時期:6月19日至 6月25日

風神持續偏西的路徑令全部氣象台大跌眼鏡。它於6月19日在菲律賓以東海域形成,其後急速向西北偏西移動,在菲律賓中部時為一成熟颱風。風神於菲律賓中部轉向偏北移動,其後於呂宋西移進入南海。受到較高垂直風切變的影響,風神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繼續向西北偏北移動,最後於天文台以東 25 公里外掠過。

2009年7月12日星期日

蘇迪羅,92W 與 熱帶輻合帶上的其餘雲團


蘇迪羅昨天來訪,為本港帶來本年度第二個三號強風信號 ,風勢明顯比上月底的浪卡強勁,但由於蘇迪羅的對流雲團集中在其西面和南面,無法為香港帶來可觀的雨量。隨著蘇迪羅離開,香港再度被高壓脊幅蓋 (為太平洋副高的邊沿),因而今天香港普遍天晴,天文台的氣溫高達33度,跟浪卡來襲後一天大雨滂沱的景象截然不同。

蘇迪羅於最接近香港時的可見光衛星雲圖


與此同時,太平洋中的熱帶輻合帶近日頗為活躍,先後產生了 90W, 91W 和 92W。90W 於早前消散,其西面生成另一個擾動,現擁有一頗為完整的低層環流中心,但雲團尚未組織起來,結構鬆散,看來要給它一些時間醞釀起來。

至於 92W,今早被聯颱定為 Good 擾動,並對其發出了熱帶氣旋形成警告 (即TCFA),從現在駛流情況而言,該擾動將向西北偏西或西北移動。該擾動雲團組織情況頗佳,但由於今早風場掃空了,地面情況還要等待今晚Quikscat結果。

連續三個於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形成的熱帶氣旋接連影響香港 (蓮花,浪卡和蘇迪羅),為 2001 年以來的首次。當時影響香港的熱帶氣旋順次序為飛燕,榴槤和尤特,分別為香港帶來 1, 3 和 8 號風球。傳統上,由於七月副高普遍覆蓋華南,即使有熱帶氣旋形成也較難影響香港和附近地區。事實上這也是自2004年以來首次於7月發出熱帶氣旋警告。

2001 年尤特

2001 年榴槤

2001 年飛燕

且看這個 92W 會不會又為華南帶來一些驚喜吧。

2009年7月6日星期一

熱帶氣旋浪卡之回顧 Review of Tropical Cyclone Nangka




熱帶氣旋浪卡的報告初版亦已完成,大家可到 http://david.sam-siu.com/weather/2009/review/review200904w.html 查閱。

The draft review for Nangka has also been completed - see http://david.sam-siu.com/weather/2009/review/review200904w.html for the review.

2009年7月3日星期五

熱帶氣旋蓮花之回顧 Review of Tropical Cyclone Linfa




熱帶氣旋蓮花的報告初版已經完成,大家可到 http://david.sam-siu.com/weather/2009/review/review200903w.html 查閱。由於一些資料必須等待天文台的正式報告才能加進去,所以最後版本將會於天文台的熱帶氣旋報告出爐後完成 (天文台通常於熱帶氣旋侵襲後三星期完成報告)。

I've finished writing the first draft of the tropical cyclone review for Linfa - if you remember this is the first storm that necessitated the first tropical cyclone warning signal of the year. It is available at http://david.sam-siu.com/weather/2009/review/review200903w.html. The final version will be available after the Observatory has issued its report so that I can incorporate more information into the review. (Usually the Observatory provides TC reports 3 weeks after their vis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