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6日星期一

下午的雷雨


數小時前的雷雨為大嶼山和香港島帶來逾30毫米雨量。強烈閃電區下午經過大嶼山,但由於其採取東南偏東的路徑,因而稍後只於南丫島和港島南部及其以南海域掠過。如果觀看天文台下午的雷達圖,可見雨區非常猛烈。

上圖:2012年4月16日下午4時48分的雷達圖

一般來說,黃區及更強烈的區域 (高於每小時30毫米) 通常伴隨著雷暴。紫區不常於雷達圖出現,這是因為華南一帶鮮有每小時達300毫米的極強雨區。雷達使用的無線電波並非只反射雨點;有時與強對流天氣相關連的冰雹也會產生回波,導致紫區的出現,因此如於雷達圖看到紫區,大家要注意冰雹有否出現。

上圖:2012年4月16日下午3至7時之雷達圖動畫


上圖:2012年4月16日下午4時50分過去10分鐘之最高陣風
 
雖然今天未有冰雹報告,但該區的強對流天氣仍然為戶外工作帶來危險。大澳和長洲於下午曾分別錄得每小時超過 130 及 120 公里的陣風,這風速足以令人失去平衡跌倒,也能吹起部分物件,因此我們絕不能忽視與強對流活動相關連的惡劣天氣。下次大家如果於雷達圖看到橙、紅或紫區, 應該密切留意其動向,如該區靠近應盡可能停止戶外活動並到室內暫避。

2012年4月10日星期二

鐵達尼號沉沒100周年


今年4月15日是鐵達尼號沉沒100周年的日子。它於1912年的今天 (4月10日) 離開英國南部修咸頓港口,其後於法國和愛爾蘭接載更多乘客,11日駛離歐洲大陸,原定於18日左右抵達美國紐約。不幸地鐵達尼號於14日晚撞上冰山,令其5個密封艙進水,最後於15日凌晨2時20分沉進大西洋中,當時鐵達尼號位於紐芬蘭島東南偏南約600公里。事故中,超過2200名乘客中僅得少於三分一獲救。

上圖:1912年4月15日的天氣圖

美國於1911-12年經歷異常寒冷的冬天 (連結),冰山數量因而非常多;且由於當年極地氣流經向移動較大,部分冰山能夠飄移至鐵達尼號航線等較南海域。由於科技所限,當時主要獲知前方障礙物的途徑大多是從其他船隻得悉,或者靠肉眼 (船上沒有望遠鏡) 觀察。上圖顯示1912年4月15日的天氣圖 (來源),可見鐵達尼號的位置 (約北緯42度,西經50度) 幾乎是高壓區的中心,氣壓達1035百帕,所以根據當時的報告,郵輪周邊非常平靜,海面沒有浪花;雖然天氣好海上情況相對安全,但對於需要靠目視來偵測障礙物的人員來說卻是一大危險。在平常的日子,海面的波浪衝擊冰山時產生浪花,令它們比較容易地察看得到,但當天海面無風無浪,船員只於撞擊前約40秒看到冰山,兩者距離少於500米。基於船隻巨大,即時轉向也未能避免碰撞。

鐵達尼號沉沒令大家反思海上安全,自此對於救生艇和逃生演習的要求更為嚴格 (鐵達尼號上的救生艇只足夠乘載半數搭客),於障礙物不明的地區通過時船速不能太高 (當時船速約為每小時41公里),而無線電通訊亦每天24小時有人維持。

上圖:1912年4月16日的報章,顯示鐵達尼號沉沒的位置 (來源)

或許真的是「欺山莫欺水」,在零下2度的海溫下,數分鐘內便能引發低溫症,即使懂水性亦難逃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