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0日星期一
最新厄爾尼諾情形
相信有留意天氣狀況的你會知道,一次厄爾尼諾事件於過去數月出現,最明顯的表徵如下:
1) 中至東太平洋水溫偏高;
2) 受較強對流活動影響,中太平洋雲量較正常高;
3) 赤道太平洋信風較弱;
4) 南方濤動指數明顯低於零,並已持續一段時間。
上述四點皆為厄爾尼諾的特徵,其中以水溫變化較為明顯。中太平洋不少地區海溫曾於去年十二月比正常高兩度,而部分更高逾三度,為1997/98年強厄爾尼諾事件以來的最高距平溫度。自一月起水溫距平開始減少,但種種指標仍於本年首季達厄爾尼諾水平。
上圖:2009年12月20日之前五日平均赤道太平洋海水溫度及距平 (資料來源:http://www.bom.gov.au/climate/enso/archive/ensowrap_20091223.pdf)
上圖:南方濤動指數 (三十日平均值) (資料來源:http://www.bom.gov.au/climate/enso/)
由四月開始,中/東太平洋水溫逐漸回復至正常水平,赤道信風 (東風) 增強,而雲量亦漸趨正常,顯示這次的厄爾尼諾事件已過去。多數電腦模式預測中太平洋水溫將繼續下降,並有可能於年尾出現另一次拉尼娜事件。但要注意的是這些電腦模式於北半球春季的預測一般較差,因此這些趨勢只可作參考用途。
雖然這次厄爾尼諾事件已經過去,但它帶來的影響一般有滯後效應。其中一個較為觸目的是對影響華南的熱帶氣旋數目之影響。由於在厄爾尼諾事件裡中太平洋的水溫升高,該處變得較為有利熱帶氣旋生成,而熱帶氣旋形成位置會較正常偏東;同時,副熱帶高壓脊亦處於偏東的位置,使較多熱帶氣旋於未移至菲律賓時已開始轉向,從而另影響華南的熱帶氣旋數目偏低。由於厄爾尼諾的影響有滯後反應,相信本年度影響華南的熱帶氣旋數目仍會偏低。但重要的是,數目低並不代表強度弱:1982/83為厄爾尼諾年,但颱風愛倫於1983年9月在香港西南面近距離掠過,並令天文台發出十號風球,對香港的影響遠高於不少中性甚至拉尼娜年。
至於會否像部分模式般預測年底將進入另一次拉尼娜週期,則要拭目以待了。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