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壬辰龍年的年初一為 1 月 23 日,與元旦相隔只有 22 天,慶祝完聖誕新年就要趕著準備新春了。對上一次農曆新年出現在新曆一月是於 2009 年 1 月 26 日 (當天還有日食呢),而比今年更早的就要數到 2004 年 1 月 22 日。一般來說,農曆新年的日期可落於立春 (約 2 月 4 日) 前後約半個月,即 1 月 21 至 2 月 20 日。如果冬至跟新月出現的時間距離較近的話,年初一的日期就會傾向這個範圍的兩端;而如冬至與新月距離較遠,年初一就會較為接近立春。要理解農曆節日於公曆日期的變化和規律,最好的方法莫過於了解農曆月日的制定。由於篇幅較長,此文分上下篇,下篇於一周後發布。
1. 為何要置閏?
農曆其實是陰陽合曆,既有跟隨月相的規律,同時也有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即年的概念。可是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需時 365.24 日,而一個朔望月 (即月相一周期) 為 29.531 日,12 個月即 354.37 日,與地球公轉時間相差近 11 日。如農曆每年都是 12 個月的話,日子久了季節便會跟月份脫軌,如春節出現在炎夏等荒謬情況將發生。要彌補這差距,農曆曆法每數年會加插一閏月,使月份大致跟季節同步,而農曆日子亦能緊隨月相。這就是為甚麼農曆新年如果出現在公曆一月下旬,翌年的農曆新年幾乎必定會延至二月;這是因為該年將很大機會有閏月。
2. 節氣的分類
相信大家都知道節氣是甚麼了。古代中國使用農曆,但因為農曆主要是跟月球圍繞地球公轉而編訂月份,它未必能準確描述跟隨公曆的季節變化。節氣的時間純粹跟隨太陽於黃道的位置 (亦可想像為地球於圍繞太陽公轉軌道的位置),因此每年的某一節氣必定在新曆差不多相同時間開始,農民能使用節氣來判定一年的耕作時間。24 個節氣詳列如下:
節氣可分為「節」(或稱節氣) 和「氣」(或稱中氣),公曆月份較早的那個節氣為節,較後的那個為氣。上圖中,橙色底的是中氣,而藍色底的是節氣。了解它們的分類能更容易理解下面有關農曆月份編排的原理。
3. 編排月份的方法
坊間有很多關於編排農曆月份的規則,但有些實在是由其他規則衍生出來的必然後果。首先注意下列幾點:
- 所有時間為東八區,原因應該很清楚吧...
- 可以假設所有觀測於中國中原地區量度,即無須理會南半球季節顛倒的情況。
- 事件發生時間只需準確至某一日,無須取至時分秒。
步驟一:找出連續兩年冬至的時間。古人理解到雖然農曆日子主要跟隨月球盈虧而編排,但由於季節變更與生活息息相關,年的概念也是重要,於是就用一個跟隨繞太陽公轉位置的定點。對他們來說,冬至是一個理想的選擇,這是由於冬至的時間有規律性和容易測度,而冬至也是一年結束耕種、回家團聚、休養生息的時間,這也就是「冬大過年」的來源。編排月份的第一步是要找出冬至的時間,作為「年」的基礎。以 2010-2011 年為例,兩年的冬至均於公曆 12 月 22 日。
步驟二:找出於兩個冬至間所有初一即新月的時間。由於事件發生時間無須取至時分秒,新月發生那一刻所在那天就是初一。就 2010-2011 年,新月於下列時間發生:
剛才提到朔望月為 29.53 日,所以每個初一必定相隔 29 或 30 日,但並不是梅花間竹地出現。某些時候可能連續兩個月有農曆三十,有時則只得一個。
步驟三:數一數兩個冬至間有多少個新月。如翌年冬至同時為初一,那個初一亦會被計算在內,但如首個冬至同時為初一,該初一將不作計算。如兩個冬至間有 12 個新月 (即 11 個完整農曆月),那該年不需要置閏;包含首個冬至的那個月會被定為農曆十一月,隨後為十二、正、二、三等等順序編排。冬至於農曆十一月出現主要是因為包含冬至的那個月古時定為子月,而寅月則是正月。由於子和寅在十二地支中分別排第一及第三位,那子月就必定是十一月了。2010-2011 年冬至間有 12 個新月,因而農曆月份可按上述情況安排:
步驟四:如果兩個冬至間有 13 個新月的話,我們須加插閏月,以維持月份和季節的平衡。這情況於 2011-2012 間出現,如下表:
但應該定那個月為閏月呢?這時我們需要找出該兩個冬至間所有中氣的日期 (先前我們提到中氣是公曆每月中較後的那個節氣)。這些日期於下表顯示:
由於兩個冬至期間只有 11 個中氣,必然會有最少一次兩新月間沒有中氣的情況出現。我們把這情況首次出現的那個月定為閏 X 月,其中 X 為先前一個月的號碼 [註一]。上表可見公曆 2012 年 5 月 21 日至 6 月 19 日並沒有中氣,因此該月為閏月;又因為先前的月為農曆四月,所以該月就是閏四月了:
這就是一般釐定農曆月份和置閏的辦法。縱然如此,某些年份還是會出現一些特殊情況,稍一不慎便會「閏錯月」,導致重要節日時間錯誤。我們將在下篇探討這些情況和一些有趣現象。
註一:絕大多數情況下只會有一個農曆月份沒有中氣,但部分年份會有兩個。此文下篇將有一例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