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8日星期日
氣溫、濕度和露點時間序列
本站於較早前新增天文台總部氣溫、濕度和露點時間序列圖,以方便訪客觀測露點溫度的變化。露點是在氣壓固定下,空氣中的水氣達至飽和所需的溫度。例如現時天文台的溫度為20.6度,相對濕度為百份之82,露點溫度約為17.4度。那即是說,在現時的氣壓下,如果把溫度降低至17.4度,空氣中的水氣將會飽和,溫度再跌的話部分水氣將會凝結為液態水。大家將雪櫃裡的汽水拿出來後容器表面結滿水點的原理就是這樣 --- 由於空氣於較高溫時可容納更多水氣,較低溫的容器表面並不能容納所有於周邊空氣間所含的水氣 (即容器表面溫度低於露點溫度),部分水氣因而凝結成水點佈滿容器表面。
秋冬初期,季候風到港時一般天晴乾燥,由於北面氣團較為乾冷,到港時露點溫度將有所下降。冬季中後期,平均溫度較低,觀察溫度、濕度和露點溫度的變化亦可以協助預測會否結霜。結霜一般需要低溫、濕度低 (使露點溫度較低) 和天晴的天氣 (有助輻射冷卻而令物件表面溫度降至露點以下)。但是,如果露點溫度太低,則可能表面溫度未能下降至露點令水氣直接凝華成霜。所以,觀看溫度、濕度和露點溫度的變化有助判斷結霜的機會。
上圖:2010年1月11至14日天文台氣溫、濕度和露點溫度的變化。留意1月13至14日初段的露點溫度接近冰點。新界北部包括打鼓嶺一帶於1月13日有結霜報告。
本站現時只提供天文台總部之時間序列圖;如效果良好,本站或會為其他氣象站製作時間序列圖,讓訪客能更容易地得知各區氣象元素的變化。
2010年10月17日星期日
超強颱風[魚占]魚
雖然今年風季淡靜,但現逐漸逼近菲律賓的超強颱風[魚占]魚令各國加以注視。由於生成位置偏東,[魚占]魚得以有充足的時間在廣闊的洋面中增強。鮎魚的風眼於今天盡展各位眼前,亦成為本年首個五級超級颱風。
數值預報模式已連續多佈預計鮎魚將進入南海,其中以歐洲中期預報中心的預測最為穩定。由於鮎魚強度不弱,所到之處破壞必定嚴重。
踏入秋季後,西風槽出現頻率增加,副熱帶高壓脊的強度也變得難以預料。現時不少模式預計鮎魚將於進入南海後減速並有轉向的可能,大家需要繼續密切留意鮎魚的發展。
上圖﹔鮎魚的風眼清晰可見,附近雲頂溫度甚低
上圖﹔較早時的可見光衛星雲圖
2010年8月28日星期六
逐漸增強的熱帶氣旋 07W
經過8月初、中的平靜期後,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活動漸趨活躍。繼東海附近的擾動99W逐漸成形,南海今早亦爆發出擾動91W,於下午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07W。這次南海的環境與副高的配置跟以往兩個月大部分時間的不同﹔副高西沿已東退至東經130度左右 (雖然副高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撤出南海),而從500百帕高空天氣圖所見,華中至華北一帶似乎出現了一個割離低壓。在這樣的型態裡,副高並不容易向西伸展,而數值預測亦顯示了這點 -- 於未來三天緩慢北移,稍後才重新向西北偏西移動。由於現時07W於香港東南偏南處,而其附近大氣環境不俗,該熱帶氣旋於下周影響香港的機會不低。
上圖﹔2010年8月27日晚上8時之500百帕高空天氣圖
上圖: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之數值模式預報 (於8月27日上午8時之72、120和168小時後)
恰巧的是,這個熱帶氣旋的編號又是07W... (詳見「07W的傳奇」一文,另2009年的07W莫拉菲令天文台發出九號熱帶氣旋信號)
有關這個熱帶低氣壓的發展,請密切留意本網「最新熱帶氣旋資訊」頁。
2010年8月19日星期四
淡靜的西北太平洋颱風季
暑假差不多到尾聲了,但本年至今西北太平洋只形成4個熱帶風暴,遠少於同期平均的12個。下面列出過去15年直至8月19日國際協調時03時 (即撰文時間) 的年熱帶風暴數量 (資料根據digital typhoon)。
1995年: 06個 (全年23個)
1996年: 13個 (全年26個)
1997年: 13個 (全年28個)
1998年: 03個 (全年16個)
1999年: 09個 (全年22個)
2000年: 09個 (全年23個)
2001年: 11個 (全年26個)
2002年: 14個 (全年26個)
2003年: 10個 (全年21個)
2004年: 15個 (全年29個)
2005年: 10個 (全年23個)
2006年: 11個 (全年23個)
2007年: 08個 (全年24個)
2008年: 12個 (全年22個)
2009年: 10個 (全年22個)
2010年: 04個
上圖:紅線為直至當天的年平均熱帶風暴數量,而本年暫時則只得4個
較少熱帶氣旋生成,主要跟副熱帶高壓脊 (下稱副高) 的配置有關。在典型的夏天裡,副高一般會於七月盤據西北太平洋中部,同時令華南沿岸出現天晴高溫的天氣。到了八月,副高進一步北跳,脊線通常處於北緯25度甚至30度以上,而熱帶輻合帶所處的約北緯5至15度一般為副高南沿,該處對流活躍,有利熱帶氣旋生成。於這時形成的熱帶氣旋很多時能到達日本,韓國等地。
可是,今年副高極為強盛,七月固然盤據華南和西北太平洋較低緯度一帶,但八月並未有如期”退出”該地,而其北部則伸展至較高緯度地區。從高空天氣圖看,副高長期幾乎覆蓋西北太平洋中南部地區。由於副高為高壓地區,空氣下沉,不利熱帶氣旋生成。副高偏強的另一表徵是濕區長期未能進入南海和西北太平洋,這從季内震盪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簡稱MJO) 的表現可以清楚看到。 季內震盪的週期一般為30-60天,亦即乾濕相一般於這段時間內完成一個週期。但是,濕區 (即活躍對流區) 已經有超過三個月時間未曾深入西北太平洋範圍,換言之西北太平洋於過去三個月時間對流偏少,熱帶氣旋也自然難以形成。
上圖:8月15日上午8時之500百帕高空天氣圖。高於5880位勢米的地方為副高所在處,而當時幾乎整個西北太平洋中南部均於副高勢力範圍。這情況於過去一個月經常出現。
上圖:過去90天的季內震盪相圖。第6-7相於過去三個月甚少出現。
上圖:不同經度的乾濕區分布。橙色為乾區 (對流活動較少),而藍色則為濕區 (對流活動較多)。縱軸為時間。從上圖可以見到,西北太平洋所在地 (約東經120-180度) 對流於過去三個月持續偏少。留意七月份南海 (約東經110-120度) 曾出現濕區,這正是熱帶氣旋康森和燦都出現的時間。
按照目前情況,相信濕區於未來半個月仍難以大舉進入第6-7相範圍,熱帶氣旋活動未必能”趕及”正常。但是,隨著拉尼娜現象的出現,太平洋西部的雨水有望增加,對流活動亦預計於隨後數月得以發展。
2010年8月4日星期三
熱帶氣旋報告
於7月影響香港的熱帶氣旋康森和燦都,其回顧報告經已上載,各位可到以下網址瀏覽。
http://david.sam-siu.com/weather/tcreview.html
天文台之回顧網址:
康森:http://www.hko.gov.hk/informtc/conson/conson_uc.htm;
燦都:http://www.hko.gov.hk/informtc/chanthu/chanthu_uc.htm。
標籤:
熱帶氣旋報告 康森 燦都
2010年7月1日星期四
2010年6月29日星期二
北半球熱帶氣旋季節
繼較早前阿拉伯海出現猛烈氣旋後,北半球其餘地方的熱帶擾動活動也轉趨活躍。大西洋的首個熱帶氣旋於6月25日在加勒比海形成,向西北偏西移動並逐漸靠近尤卡坦半島。該低壓系統增強為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Alex。Alex於今天進入墨西哥灣西南部,並預料會增強至颶風強度。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已對得州東南部和墨西哥東北部沿海發出颶風警報:
除了大西洋外,東北太平洋也活躍起來,本年至今已有5個熱帶氣旋於該區形成,其中04E Celia在6月24日強度更達140節 (每小時160英里),達5級颶風強度 ("M" 為 "Major Hurricane",強度為三級颶風或更高)。
上圖:Celia 的預測移動路徑 (6月25日 03 UTC)
上圖:Celia 於顛峰強度時之可見光衛星雲圖 (6月25日 15 UTC)
東北太平洋於開季已有強颶風,相信與本年初的厄爾尼諾現象也不無關係。 至於西北太平洋方面,迄今只得一個被命名氣旋 (3月的熱帶風暴奧麥斯);首半年數目之少為近年罕見 --- 截至6月30日沒有熱帶氣旋生成的年份只有1973和1998,而有一個的則只得1975和1983年。可是,該些年份的下半年也可以很 "精彩",其中1975和1983年均有熱帶氣旋令本港懸掛十號風球,所以各位切勿以為頭半季風平浪靜而疏於防範啊!
2010年5月31日星期一
2010年5月10日星期一
最新厄爾尼諾情形
相信有留意天氣狀況的你會知道,一次厄爾尼諾事件於過去數月出現,最明顯的表徵如下:
1) 中至東太平洋水溫偏高;
2) 受較強對流活動影響,中太平洋雲量較正常高;
3) 赤道太平洋信風較弱;
4) 南方濤動指數明顯低於零,並已持續一段時間。
上述四點皆為厄爾尼諾的特徵,其中以水溫變化較為明顯。中太平洋不少地區海溫曾於去年十二月比正常高兩度,而部分更高逾三度,為1997/98年強厄爾尼諾事件以來的最高距平溫度。自一月起水溫距平開始減少,但種種指標仍於本年首季達厄爾尼諾水平。
上圖:2009年12月20日之前五日平均赤道太平洋海水溫度及距平 (資料來源:http://www.bom.gov.au/climate/enso/archive/ensowrap_20091223.pdf)
2010年4月16日星期五
清涼的四月 — 一些小統計
受到偏東氣流及緊隨的東北季候風的影響,香港廣泛地區於過去數天大幅降溫。冷鋒於4月13日到達,氣溫首先由當天中午附近的29.5度 (以天文台為準) 下降至當晚約19度。14日持續吹東風,溫度變化不大。15日(昨日)早上,風向由偏東轉為偏北,氣溫徐徐下降,天文台於當晚9時許錄得13.5度的最低氣溫,而新界更普遍只得11至12度,達寒冷水平。昨日降溫之快,令不少人措手不及;天文台亦只預測當天氣溫介乎16至20度,也明顯大跌眼鏡。
雖然天文台提及4月錄到與昨天相若的氣溫並不罕見,但其出現次數的確是比較少的。翻查紀錄,天文台於過去30年 (1980至2009年) 的4月裡僅有6天錄得最低氣溫不高於13.5度,而且全部出現在4月上旬:
日期: 1996/04/03; 氣溫: 10.9至12.9度
日期: 1996/04/04; 氣溫: 11.1至15.5度
日期: 1991/04/01; 氣溫: 12.1至19.3度
日期: 2007/04/04; 氣溫: 12.3至15.1度
日期: 1996/04/02; 氣溫: 12.3至16.3度
日期: 1988/04/08; 氣溫: 13.2至17.3度
2010年3月2日星期二
智利大地震
上週六智利中部發生8.8級地震,強度為有紀錄以來第7高,暫時造成超過700人死亡。由於智利處於納斯卡和南美板塊邊緣,板塊活動頻繁,地震對當地來說可算是司空見慣的天然災害。是次地震屬於大逆衝型 (Megathrust),為所有地震分類中釋放最多能量的一種,幾乎所有接近和超過9級的都屬於此類地震。又幸好智利防災意識強烈,且經濟情況不俗,當地能夠投放大量資源於防震方面,所以即使遭受猛烈地震傷亡情況亦遠較海地於一月發生的7級地震為低。
除了地動山搖的影響外,地震更可引發大型海嘯,情況以淺層地震者為甚。相信各位對於2004年尾的南亞大海嘯不會陌生,當時印尼蘇門答臘對開海面發生9.1級地震,震源距離地面30公里,造成的海嘯高度超過15米,將不少沿岸地區淹沒。由於是次地震深度僅得35公里,各地均不敢鬆懈,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對全太平洋發出海嘯預警,日本氣象廳更於翌日(2月28日)發出17年來的首個大海嘯警報。雖然最後錄得的海嘯高度比預期為低,但卻可以證明大眾對於海嘯的警惕比從前明顯提高。
2010年2月11日星期四
農曆新年將持續寒冷
從廣東省溫度分布圖來看,正逐漸南下的冷鋒之溫度鋒已經到達清遠至從化以北地區,與香港距離約 200 公里,而氣壓鋒則已到達東莞一帶,即將到港。另外,於下午 8 時,Delta P (972) 數值為近年罕見的 18,而 Delta P (S) 亦高達 15,表示香港與其北面地區的氣壓差甚大,冷空氣即將大舉進佔。
上圖 : Delta P 的數值於過去一天急升,冷空氣來勢洶洶
上圖 : 等壓線非常緊密;冷鋒抵港後氣溫將急劇下跌
天文台預測本港氣溫將由現時約 25 度顯著下降至明日最低約 13 度。由於預測這次將為濕冷過程,日間升溫空間不大。此外,下週二即年初三開始季候風的補充將到達華南沿岸,屆時氣溫將進一步下跌,預料香港於下週中期會步入寒冷,並維持數天。
佳節將近,如你計劃於假期外出,請緊記留意天文台所公佈的最新天氣預測,小心保暖並於有需要時帶備雨具,以防不時之需。
祝各位虎年萬事如意,身體健康。
訂閱:
文章 (Atom)